幾則故事, 發人省思
我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, 很有意義, 很多事都是我們以自己的想法思考,
我們都知道站在對方的想法思考, 但有幾個人說到做到呢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向鸚鵡問老鷹.....小貓的傾聽

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。
獵人養了一隻老鷹,幫助他狩獵;
也養了隻鸚鵡,還教會鸚鵡說話。
閒暇時,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,消磨時間。

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,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,
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。

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。
可是由於匆忙,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。
滑了一跤不打緊,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,
急忙飛起,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。

獵人難得下山,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,在與朋友見面之前,
居然被弄得破相,不由勃然大怒。
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,數落老鷹的不是。

鸚鵡說:「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,雖然他能幫你打獵,
但主要還是你出力;我看啊,倒不如養幾隻雞,雞不但溫馴,
你打獵時,雞還能生蛋繁殖,一舉兩得。 」

獵人聽了,心裡受到鼓動,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。
回到山上,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、養雞。
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,沒有老鷹的幫忙,
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,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。

冬天到了,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,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。

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,沒辦法管到鸚鵡,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。

當人們遭遇問題時,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。
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,或許無意進讒言,但總以自己的心態、
能力、經驗,去解釋別人的心態、能力、經驗。

故事中的鸚鵡,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,
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,心態畢竟是鸚鵡,
能力是鸚鵡,經驗是鸚鵡,無論如何都是鸚鵡,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。

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,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,而不是問一隻鸚鵡。
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,但你得到的,不過是鸚鵡的看法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小貓的傾聽
小貓長大了。
有一天,貓媽媽把小貓叫來,說:
「你已經長大了, 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,要自己去找東西吃。」
小貓惶恐的問媽媽:「媽媽,那我應該吃什麼東西呢?」

貓媽媽說:「你要吃什麼食物,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,
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!這幾天夜裡,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、
樑柱間、箱籠裡、陶罐邊,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,他們自然會教你的。」

第一天晚上,小貓躲在樑柱間,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 :
「小寶,把魚和牛奶冰在冰箱裡,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。」

第二天晚上,小貓躲在陶罐邊,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:
「老公,幫我的忙,把香腸、臘肉掛在樑上,小雞關好, 別讓小貓偷吃了。」

第三天晚上,小貓躲在屋頂上,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自己的孩子:
「奶酪、肉鬆、魚乾吃剩了,也不會收好,小貓的鼻子很靈,明天你就沒得吃了。」

就這樣,小貓每天都很開心,他回家告訴貓媽媽:
「媽媽,果然像您說的一樣,只要我保持傾聽,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。」

靠著聽別人談話,學習生活的技能,小貓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,
肌肉強健的大貓,牠後來有了孩子,也是這樣的教導孩子:
「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,他們自然會教你的。」

人生就是這樣,很多時候很多人不會刻意教你東西,
你要學你想學,就是看別人怎麼說、看別人怎麼做,
多多聽多多看,一定可以有所得 ............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環境..改變了一切,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不變的

唯一不變的只有一件事,就是任何東西都在變 ,曾經有個餐飲界的病人和陌生朋友大談經營理念,

談著談著朋友忽然豁然開朗。 原來這個病人經營的是色情酒店。

不但如此,他得意地自誇旗下女將清一色是大專程度以上。

知識份子怎麼會去從事色情陪酒行業??!!我們不免好奇十足。

「其實很簡單,我刊登廣告,徵求大專程度以上的女性會計。

凡是應徵者都必須檢具學歷證書。」 「你刊登不實廣告,誘騙應徵少女。」

他神秘地笑:「我們的會計薪水是比別人高沒錯。

不過每個小姐一來我都說得很清楚。

我們這裡的確有色情陪酒。但是領會計的薪水絕對只能做會計的工作。

和裡面陪酒的小姐完全不同。絕不強迫。」 「那就領薪水,好好地做個會計。」我問。

是做會計沒錯~ 不過日子久了,和裡面端盤子的小姐熟了, 大家都一樣是大專畢業的,好溝通。

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端個盤子,送送酒,也是常有的事。

這個時候我就告訴小姐; 「你看,當會計領一萬二千元,

端盤子送酒薪水二萬四,端盤子又不陪客人,不是什麼壞事,

反正你都常常端盤子,為什麼不乾脆領二萬四??」

「這樣說個幾次就開始動搖了。 同樣都是工作,為什麼不領二萬四呢?

俱樂部的規定是,端盤子的小姐不准坐下來陪客人喝酒,這樣和坐檯小姐才有區別。

可是日子久了,客人熟了,也會意思意思要求喝杯酒。

開頭總是不願意,後來熬不過就喝一杯。說是站著喝。」

「一開始喝酒就好辦了。 站著喝酒薪水是二萬四,坐著喝是四萬八,

客人給的小費還不包括在內。 同樣都是大專畢業,為什麼錢賺的比別人少?!

就會有人勸她了,人都在裡面了, 外面的人誰知道你是端盤子,還是坐檯呢?!

再說自己真的清白,別跟客人出場就好了, 陪客人喝喝酒,就算在社會上交際應酬也是常有的事。」

「於是坐下來當坐檯小姐。 剛開始一定規規矩矩地喝酒。也不隨便跟客人出場。

這一行競爭大,領四萬八慢慢就會嫌不夠了。 只好挑看得順眼的客人給帶出場了。

作久了,總是會給厲害的客人佔便宜, 哭哭啼啼鬧一陣子也就好了。

畢竟讀過書,狠下心來做得更利落、更敢, 客人喜歡,我也得意,這是兩廂情願的事。」

他停了一下又說: 「我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,也從來不擔心找不到小姐,

反正這個環境慢慢會改變她們, 直到她們根本忘記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樣子!!」

我愈聽眼睛睜得愈大,從不曾想過在這樣不疾不徐的瑣碎裡,

竟也有血肉飛濺似的驚心動魄。


豐子愷寫過文章感嘆: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,莫如「漸」;

造物主騙人的手段,也莫如「漸」。

在不知不覺中, 天真浪漫的孩子「漸漸」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。

慷慨豪俠的青年「漸漸」變成冷酷的成人;

血氣旺盛的成人「漸漸」變成頑固的老頭子!!


對時間的感嘆,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, 儘管悲傷,大自然不變的法則是誰都沒話說的事。

可是對於意識形態,價值之漸,卻叫人坐立不安。

原來是錯的事,為什麼「漸漸」變成對的事?? 原本可恥的事,為什麼又「漸漸」人人爭相追逐??

整個臺北市翻翻補補,敲敲打打, 還有政治風暴、金融危機、社會秩序動盪,

彷彿整個城市快傾毀了, 可是這時代更叫人無法忍受的卻是那種無聲無息,

無法感受的(漸),扭曲意識形態, 把人的尊嚴、我們活著僅仰賴的那一點感覺吃掉。

無從捉摸,無法抵擋的墮落與沉淪。 漸漸之可怕,在於我們的不知不覺。

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,唯一不變的只有一件事

就是任何東西都在變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e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